龙门县走出生态经济特色之路
| 招商动态 |2012-05-11
作家秦牧以诗句“雪花顶上云粘草,翡翠湖中月浸湖。谁教腾身临锦绣,昆仑蜿蜒入龙门”赞语龙门。近年来,龙门县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强化功能、形成特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加速构建“绿色为体,特色为魂”的县域经济框架,在守住“香格里拉”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山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成效显著。
就在珠三角的东北部,在距离穗深莞等发达城市只有1到2小时车程的地方,还有着香格里拉般的地方?她就是珠三角生态花园——龙门县。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近年来依托良好区位条件和独特资源禀赋,坚定建设“生态经济特色县”的发展目标,形成了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焕然一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今年春视察龙门时,对其在科学发展上积极探索,对县域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新兴产业、传承优秀文化等思路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龙门县在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
生态经济特色县科学的选择
“以功能比强弱,以特色比高低,以文化论输赢”
贯穿龙门县全境的九连山脉、罗浮山脉好比一双肩膀,把龙门揽在怀中。龙门河蜿蜒流淌在县域中线,沿岸遍布森林温泉。山地多,平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理条件决定了龙门不可能走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路子。
“如果我们按照珠三角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从现有条件看永远赶不上珠三角发达地区。所以我们必须走一条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同时又能够与珠三角地区形成产业互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够尽快缩小差距。”龙门县委书记许志晖说。
“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提出两条发展理念‘以功能比强弱,以特色比高低’。到2009年,提出还要‘以文化论输赢’。”许志晖介绍说:“我们这样提出,除了独特地理条件,还体现了对区域发展趋势的一个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单纯是比规模,而且要比功能。功能强,竞争力才强。不单纯是比总量,更要比特色,以特色论优劣强弱。再有,一个地方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文化论输赢。”
龙门县将发展功能定位为“珠三角生态花园”,发展目标为“生态经济特色县”。“打造珠三角生态花园有两重意义:一方面要求龙门生态环境质量始终在珠三角保持优势;另一方面要求生态型产业发展要在珠三角形成竞争力。”许志晖解析未来发展蓝图。
独特的目标必然要走独特的道路。这条路就是“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强化功能、形成特色”。
保护生态环境守望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龙门县的整体都纳入了生态经济建设轨道”
历史上,龙门曾是典型的农业山区县。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谓龙门县:“其地在崇山峻岭中,寒洌易生,四时间,清温多而炎燥少,气候与广州诸县稍殊,则又灵气之聚也。”生态优美,奇峰秀谷幽林飞瀑不知引来多少文人骚客。关山月的画作《在山泉水清》就是在南昆山寻趣所得。
“珠三角纲要”的实施,给龙门发展带来机遇,也让龙门人更加认识到生态环境是龙门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龙门的生命线。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龙门一直不遗余力,将县域整体都纳入了生态经济建设轨道。
龙门县集中开展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在全县划定矿产资源禁产区、限采区、可开采区,矿产资源开采一律依照规划实行招拍挂,并严格环保要求,防止环境破坏。
环保设施建设一直放在市政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的优先位置。建成县城排污管网一、二期工程,以及县城和南昆山污水处理厂。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水质净化中心早于园区项目建设。对引进项目严格环评审批,5年来共否批或拒绝重污染项目46宗,涉及投资总数15亿多元。
龙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全县森林覆盖率75.3%,空气质量常年为优,地表水质为一类至二类。达能益力矿泉水生产基地是世界500强企业达能集团在龙门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通过改进工艺、建设污水处理站等方式,每年减少碳排放3000万吨。该基地还加快转型升级,开通了工业旅游“水之源之旅”。2011年,龙门启动了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力争2014年创建成功。
